68岁的发哥一句熟悉的台词, 仿佛让我们回到了30年前, 然而此时的发哥, 不再是留着大背油头的高进, 而是成了失魂落魄的中年大叔: 形象差别可以理解,毕竟发哥已年近古稀, 和一般人相比,
68岁的发哥一句熟悉的台词,
仿佛让我们回到了30年前,
然而此时的发哥,
不再是留着大背油头的高进,
而是成了失魂落魄的中年大叔:
形象差别可以理解,毕竟发哥已年近古稀,
和一般人相比,这个年纪保养得相当不错了。
回归到电影本身,无论是从片名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,还是片方前期的宣传,
其设定的形象都让观众与经典的“赌神”IP联系起来,
可看过电影之后,又难免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:
当然,你也可以给片方找到理由:
我都说了,“别叫我赌神”!就是真
得
别叫我“赌神”啊!
那我只能用“赌神”的表情包来回复你了。
强行绑定情怀,“炒冷饭”,现在的观众可不是傻子,立马就会在市场上给出反馈:
上映6天,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仅仅取得 3800万的票房,在端午档完全排不上号,考虑到之后预售惨淡,排片率跌落,要想完成映前预计的6000-8000票房,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。
除了票房,口碑也是一言难尽。
目前在豆瓣获得5.6分,恐怕还会不断下降;
相比当年的两部赌神分别获得8.5与8.0的高分,该片堪称妥妥的“烂片”了。
其实,就电影本身的内容来讲,也不算太差,有温情,有励志,主旋律,演员演技在线,
而观众的槽点主要在于其强行贩卖情怀的行为,让影迷有一种“被骗了”的感觉。
从影片一波三折的片名,就可以看出片方的用意。
电影在2019年官宣的时候,片名叫《骄阳岁月》,完全和“赌神”毫无干系;
后来又改名为《我不是“赌神”》,不仅与赌神联系上了,还有点蹭《我不是药神》的意思;
最终定名为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
不难看出片方在想尽办法与“赌神”联系起来,贩卖一波赌神的情怀,在端午节“圈”一波票房。这也恰恰反映出片方对于影片内容本身的心虚,只能做一个“标题党”,
没直接叫《赌神3》就算良心未泯了。
所以,现在的电影市场,影片质量过硬才是硬道理,靠贩卖情怀,炒冷饭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