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朵女子,风轻云淡~欢迎关注明月,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诗歌辞赋,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。 凝练的语言,深幽的意境,把汉文字的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。 在古诗词赋的历史上,有几篇必读之
一朵女子,风轻云淡~欢迎关注明月,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诗歌辞赋,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。
凝练的语言,深幽的意境,把汉文字的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古诗词赋的历史上,有几篇必读之作,和几个应该知道的人物。
他们不但是每个时代的佼佼者,更是我们璀璨文化的代表,每每提起都会让我们骄傲。
首推一定是屈原,他不但是爱国诗人,也开创了楚辞之先河。
他的《离骚》《九歌》《天问》,可以与《诗经》相媲美,是永世之经典。
楚辞之后,赋体诗诞生,张衡值得被人铭记,他不但是天文学家、地理学家、数学家,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。
除了研究出了“浑天仪”“地动仪”之外,他笔下还有《二京赋》《归田赋》等佳作,媲美东方朔,与司马相如、扬雄、班固并称“汉赋四大家”。
汉赋之后,乐府诗开始盛行,涌现出了《上邪》《孔雀东南飞》《陌上桑》《木兰诗》等诸多佳作。
到了三国时期,曹操三父子的“建安文学”引领了古体诗四、五、七言之潮流,“建安七子”功不可没。
从古诗的派流上来讲,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、谢灵运再一次把古典文学推向了另一个峰脊,他们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。
之后,唐诗坐上了古典文学的宝座,那是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时代,涌现出了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韩愈、白居易等一大批文学巨匠,他们精于工笔,沉醉于文字的世界,让中华的文化站到了世界之巅。
而这其中必须要提一个人,她就是武则天,因为她热爱诗歌,并改革了科举制度,让天下文人士子有了“朝为田舍郎、暮登天子堂”的机会,所有才有了唐诗的繁荣。
在唐代,还有两个人必须得单独来说,一是写出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张若虚,因为这首诗素有“孤篇盖全唐”之美誉;另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王勃了。
他的《滕王阁序》为公认的“千古第一骈文”,其语言艺术在这篇文章里,被展现得精彩绝伦。
唐诗之后,宋词开始走上历史舞台,苏东坡几乎是靠一己之力,把宋词提升到了和唐诗一样的高度,他的“一词两赋”和诸多佳篇,皆为不朽之作。
另外,两宋还有一个人是每个人都需要记住的,他就是岳飞,《满江红》有“一词压两宋”之誉。
此后,元曲盛行一时,元好问很好地衔接了这个空白,他是两宋文化向元、明文学转折的摆渡人,功不可没。
到了明朝,诗词文化略微萧条,因为明人开始写长篇小说了,于是《水浒传》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诞生,这是中华文化的又一次史诗级革命。
清朝人的创作会比较杂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该写的都被古人写尽了,幸好清人有曹雪芹,他笔下的《红楼梦》甚至单独成为了一门学问。
近现代的文学家们,笔下也有经典,如金庸的十四部,几乎是一个时代人的集体记忆。
到了当代,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,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了主流文化,我们不能说这样不好,因为这是时代的选择。
但衷心地希望,我们不要把老祖宗用了3000年才创造出的文化精髓给弄丢了,这是我们的民族骄傲。
因为,那的确很美,比如古圣贤孔子、老子、庄子、孟子等,是他们为我们假设了“思想的高架桥”,我们才顺利走到今天的。
美好的东西,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变得单薄、贫瘠,反而像酒一样,越陈越香。
如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: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
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?所赖君子见机,达人知命。
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
酌贪泉而觉爽,处涸辙以犹欢。
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
孟尝高洁,空余报国之情;阮籍猖狂,岂效穷途之哭!勃,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
无路请缨,等终军之弱冠;有怀投笔,慕宗悫之长风。
舍簪笏于百龄,奉晨昏于万里。
非谢家之宝树,接孟氏之芳邻。
他日趋庭,叨陪鲤对;今兹捧袂,喜托龙门。
杨意不逢,抚凌云而自惜;钟期既遇,奏流水以何惭?…… ……在这篇773个字的文章里,王勃引用了近30个典故和40多个成语(一部分为原创),我们都知道晚唐李商隐是引经据典的“典故狂魔”,通常每首诗里都会引古人之轶事,但最多也就四五个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,王勃这篇文章是一口气写完的,为即兴之作,这真的太让人惊讶了!叹为观止!当时王勃前往交趾去探望父亲,途经南昌时,恰巧赶上都督阎伯舆重修“滕王阁”竣工,宴请当地名流雅士。
而闫都督的本意是,借广征“滕王阁”诗文稿的机会,把自己的女婿推捧出来,以提高女婿的声望,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。
可是擂台摆了好久,也没人敢上台一试,就在闫都督的女婿要上台显摆的时候,王勃慢悠悠地起了身(原本他只是想蹭顿饭的)。
于是王勃挥毫泼墨,洋洋洒洒近800字的文字一蹴而就,转眼就完成了。
当王勃起笔写下第一段的时候,闫都督还能坐住,觉得也不过尔尔;当王勃写下第二段的时候,闫都督脸色有点不好看了,叫人不停地去查看情况,并命人打探王勃是何方神圣?当王勃写到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的时候,闫都督就再也坐不住了,大步流星地走向前台,也不顾宴宾“打擂”的程序了,激动得手舞足蹈。
在唐朝,不是所有人都会写诗、写文,但是唐人对诗文的鉴赏能力,是普通百姓都有的,更何况他是大都督。
于是,在王勃完成《滕王阁序》全文时,闫都督禁不住领头大声喝彩,甚至都忘记了他女婿的存在。
可他的女婿不会忘了自己,于是就走到台上跟众人说,“他是抄袭我的。
”要说闫都督的女婿也是有点本事的,过目不忘,只瞧了一遍文章,竟然全都背了下来。
于是台下一片哗然。
此时王勃却依旧气定神闲,轻轻一笑,提起笔就又作了一首《滕王阁诗》: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
画栋朝飞南浦云,珠帘暮卷西山雨。
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
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
这下闫都督的女婿就再也没话说了,当场对王勃拜了又拜,自叹不如。
这首诗的厉害之处在于,是对前面文章的总结和概括,他一口气写下了700多个字,又抽丝剥茧把一篇文章浓缩成8句律诗,这是何等的功力啊!就这样,王勃霎时名声大噪,后来唐高宗读到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这两句诗时,禁不住拍着桌子连说了三个:绝!绝!绝!并慨叹自己真不该贬了他的官,遂问身边的太监:勃现何在?朕要召他入朝。
遗憾的是此时的王勃已经长逝,在探望父亲的归途中,乘舟不幸遇浪,终年27岁。
所以唐高宗反复地读着这首《滕王阁诗》,最后又连说了三遍:可惜!可惜!可惜!这就是“三叹王勃”之典故。
在盛唐的七律中,《滕王阁诗》同样是千古经典,因为“一字千金”就是因此而来。
当时在闫都督府写完这首诗后,王勃就扬长而去了,闫都督拿过诗一看,末尾一句为“槛外长江_自流”。
因为少了一个字,于是闫都督就和在场的当地文豪们讨论起来,有人说该填“水”字,有人说该填“独”字,最后闫都督没办法,就派人快马加鞭去追王勃。
然后王勃的随从说,“我家公子有言,一字值千金,望阎大人海涵。
”追的人赶紧回去禀报,闫都督不但没生气,反而备好了银两,亲自率领众人前去讨教。
王勃接过银两后笑着说,“何劳大人下问,晚生岂敢空字?”众人不解,但闫都督的文学造诣是非常高的,不然也不会修缮滕王阁,遂拍掌大笑,不停地说:妙哉!妙哉!真是妙哉!这就是“槛外长江空自流”这句诗的美谈,时至今日也依然是文坛佳话。
所以说,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为“千古第一骈文”,他的《滕王阁诗》同样是冠绝古今。
- end -阅读更多精彩图文:立秋:这7首古诗词,写尽了秋之凉韵,其中一句为古今最美王昌龄这4句诗,引潇湘月,醉望江楼,话细雨凉,别秋梦长,大美作者:明月,舞文弄墨,且看江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