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芳远(韩语:?;1367.5.16-1422.5.10),即朝鲜太宗(韩语:),字遗德, 李氏朝鲜第三代君主,朝鲜王朝第一任国王。下面是朝鲜太宗李芳远简介。 早年经历 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五月十六日,李芳
李芳远(韩语:?;1367.5.16-1422.5.10),即朝鲜太宗(韩语:),字遗德, 李氏朝鲜第三代君主,朝鲜王朝第一任国王。下面是朝鲜太宗李芳远简介。
早年经历
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五月十六日,李芳远出生于 咸兴 归州洞私邸 (咸兴本宫),母亲是 神懿王后韩氏。李芳远从少年时代起便英果聪毅。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擢高丽进士,癸亥登文科,官至密直司代言。
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李成桂在 威化岛回军,李芳远时为典礼正郎,保护其母韩氏、庶母康氏、七弟李芳蕃、八弟李芳硕以及三个妹妹逃亡。在 李成桂谋代高丽的过程中,李芳远出力最大。为了给父亲篡位扫清道路,他和判典客寺事赵英珪一起在开城选地桥(善竹桥)刺杀了高丽大贤 郑梦周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李成桂即位后,李芳远被封为靖安君。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,朝鲜向明朝进贡马匹,李芳远随贡使前往 南京,路过 北平时与明燕王 朱棣私相会见,两人性格相近,相谈甚欢。
夺位政变
由于李成桂晚年丧妻,续娶神德王后康氏,前妻韩氏所出诸子一直与其不睦,李芳远尤过之,康氏因此对其侮慢无礼。而出于对继室幼子的溺爱,李成桂立最幼之子 李芳硕为世子。这就为后来朝鲜宫中巨变埋下了伏笔。而李芳远既然有辅佐父亲篡位的本事,自然也有招募 私兵暗做筹备的本事。
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八月二十六日,李芳远趁父亲李成桂久病不愈,以“立嫡以长”为借口,联合益安君李芳毅、怀安君李芳干、上党君驸马李伯卿,杀死世子李芳硕、三军府左军节制使、抚安君李芳蕃,三军府右军节制使、兴安君驸马李济。特进辅国崇禄大夫、判三司事、兼判三军府事、奉化伯郑道传,参赞门下府事、兼判尚瑞寺事、三军节制使、宜城君南訚,判中枢院事李勤,同知中枢院事、福城君沈孝生同时见害。史称“ 第一次王子之乱”。太祖李成桂被迫承认既成事实,册立三军府中军节制使、永安君李芳果为世子,次月传位于李芳果。
继承王位
建文二年(1400年),李芳远又与四兄李芳干,为了争夺继承权而争斗,李芳远再度获胜,流放了四兄,被称为“ 第二次王子之乱”。经过两次王子之乱,李芳远被册封为王世子,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禅让于松京寿昌宫。
建文三年(1401年), 李芳远继承朝鲜国王。六月, 明惠帝朱允炆遣通政寺丞章谨、文渊阁待诏端木礼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。六月十二日,李芳远率百官至汉城宣义门外迎接明朝廷使臣。建文四年(1402年),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,李芳远又得到了明成祖的承认。并进一步确立了朝鲜做为明朝属国的地位。
禅位去世
永乐十六年(1418年)八月八日,五十二岁的李芳远禅位于世宗。十一月,上尊号“圣德神功大王”。永乐二十年(1422年)五月十日,他在汉城泉达坊新宫薨。共计在位十八年,在上王位四年,享年五十六岁。他死后,明朝赐谥号为“恭定” (敬事供上曰恭;纯行不爽曰定)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朝鲜肃宗为李芳远加上谥号“睿哲成烈”。同治十年(1871年),朝鲜高宗追上尊号“建天体极大正启佑”。葬于献陵 (在京畿道广州大母山)。
为政举措
政治
李芳远创立了官员向国王个人负责的“六曹直启制”。
永乐元年(1403年)改革 行政区划,撤去高丽时代沿袭下来的一留都府、五都护府、六府、二十牧,并改高丽的五道两边为八道。
永乐十五年(1417年)设立都巡问使、都观察黜陟使、都安抚使三言官。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,在建文二年(1400年),李芳远废除高丽的私兵制,实行统一的府兵制,集兵权于中央。还召集都内衣冠子弟,设立“鹰扬卫”和“别侍卫”。永乐十三年(1415年)改革军制,设立守城军、营镇军、杂色军三种级别。
军事
永乐十七年(1419年)五月,在李芳远的建议和指导下,朝鲜世宗发动己亥东征清除对马岛的倭寇。九月,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。此次东征朝鲜击毙700名,逮捕110名倭寇,并释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国人。朝鲜方面则有180人阵亡。正统八年(1443年),《癸亥条约》签订。对马岛大名被授权每年与朝鲜进行50船的贸易,向朝鲜朝廷进贡并负责防止倭寇对朝鲜海港的侵扰。
文化
李芳远在位期间,还修订了《经济六典元集详节》, 《续集详节》、《璇源录》等书籍。
经济
李芳远在位期间,完善了其父的“科田制”,没收大量“ 私田”、“别赐田”、“寺院田”,颁布《功臣田传给法》。
历史评价
李氏朝鲜的创立并非太祖大王李成桂一人之功﹐其五子李芳远功不可没。李芳远为李成桂第一位王后神懿王后韩氏所出﹐字遗德。太祖大王诸子在李朝开国时期几乎都碌碌无为﹐只有李芳远长期活跃其中﹐协助乃父运筹帷幄﹑谋夺王氏之天下。在郑梦周事件当中﹐李芳远当机立断以私兵杀害郑梦周等反对派﹐而在日后的劝进活动时又数李芳远最为活跃﹐李芳远一力承当了李成桂不便出头的事务﹐所谓“今日之事功在一人”的说法﹐那个人指的就是李芳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