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兔
汉惠帝刘盈(公元前210年―公元前188年9月26日),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,西汉第二位皇帝。汉惠帝是位年轻皇帝,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。
汉惠帝即位后,实施仁政,减轻赋税,提拔曹参为丞相,萧规曹随,政治清明,国泰民安。与民生息的政策,推动了经济的繁荣。在思想和文化方面,他废除秦时禁锢,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,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, 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,因此后世司马迁作《史记》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,而设“吕太后本纪”。
公元前188年,在位仅仅七年的汉惠帝去世,时年二十三岁,谥号孝惠皇帝,葬于安陵。
分类: 文化/艺术 >> 历史话题
解析:
如果说太子的话,清朝只有康熙的次子,也就是嫡皇子是太子胤仍。但是说到皇储,其实还有一个没有太子名分的皇储。1900年,光绪立自己的堂兄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“大阿哥”,也就是皇储。当时实际操控者是慈禧太后。因为她不愿意使用“太子”这个称号,所以改用“大阿哥”这个称号。虽然叫法不一样,但都是皇储的意思。后来义和团事件后,溥隽被流放到了新疆,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权利。但毫无疑问他才是清朝的末代皇储,真正的末代太子。
太子,我们知道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称谓。储君是什么呢?也就是未来的皇帝!太子,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,被定为王位、皇位继位者的人。 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,不能称皇太子,仅帝制时代的太子,才可称皇太子。.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为太子或世子,至秦始皇始,有了皇太子之说,自此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为太子或皇太子。封建王朝中太子在朝廷的地位仅次于皇帝,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。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拥有明立皇太子的王朝。更重要的是,清王朝二百余年历史上,只出现了一位明立的皇太子,即清圣祖康熙帝的序齿皇次子——废太子、理密亲王胤礽。他是清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位明立皇太子,也是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! 为何本人要强调“明立”二字呢?因为清王朝除了胤礽之外,还是有其他皇太子的,胤礽并不是清王朝唯一的皇太子。自雍正元年起,清世宗雍正帝开始试水秘密立储。请注意,是立储而不是传位!这是很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,认为清王朝的秘密立储诏书是传位诏书。其实不然,无论清世宗雍正帝,还是清高宗乾隆帝、清仁宗嘉庆帝、清宣宗道光帝,留下的密诏都是立储诏书而不是传位诏书! 历来不光是清朝,皇储是不讲品级的,不光是太子还有太孙,说他是超品也是不合适的,所谓品级,从来都是对臣而言的,无论是超品的亲王、郡王等宗室王公,还是超品异姓公、侯、伯,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——臣。但皇太子不同,他是储君、是半个君!换言之,整个清王朝,皇太子只是他皇帝老爹的臣,对于其他人而言,他是君、是储君!这就是最大的区别。 但储君如果没有授权只能凭借宫廷礼仪获得一部分待遇,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,这也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位子,皇帝老子要防着你,因为只有太子有杀皇帝的利益,下面的皇子也都盯着你,随时想要取而代之。 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吸取前朝的教训在立储方面有所变革,但是清朝这种秘密立储的方式虽然保护了皇帝自己,也确保了继任者的能力,但是却也导致各个王子之间互相不服,觉得谁都有机会,皇子之间不论继位前还是继位后,相杀的很厉害,最后导致血脉凋零,继位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小、死的也一个比一个快 。 如果非要用等级来衡量皇太子,用一句话比较恰当——“老子天下第二!”除了皇帝之外,皇太子最大。当然,祖母皇太后除外,理论上皇帝都得给他妈请安,就更不用说孙子皇太子了……